1. 首页 > 秘籍

新人策略 新人计划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5-03-21
摘要: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?打开《三国演义》刚看了两页,就被密密麻麻的人名和地名劝退;刷短视频看到各种“职场厚黑学源自三国”的标题,却完全get不到背后的梗;身边,新人策略 新人计划

 

先别急着被吓跑,咱们慢慢来拆解

很多人一听说“四大名著”就觉得门槛高,其实啊,三国里的道理说复杂也复杂,说简单也简单。你想想现在最火的宫斗剧、商战剧,本质上不都是“一群人抢地盘”的故事吗?只不过三国把舞台换成了战场,把现代人的办公室斗争升级成了真刀真枪的厮杀。下次看到“温酒斩华雄”别光想着打打杀杀,试着代入自己刚进公司就拿下大项目的场景——是不是突然就有那味儿了?

刘备曹操孙权,三个老板的不同打法

这仨人堪称三国界的BAT(百度阿里腾讯),各自有一套生存法则。

  • 刘备的草根逆袭:卖草鞋的穷小子,硬是靠“仁义”人设拉起了队伍。重点来了——他特别会找合伙人。遇到关羽张飞就桃园结义,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更是经典案例。现在创业找联合创始人,不也得这么死磕吗?
  • 曹操的霸道总裁范:“宁教我负天下人”听着很反派?但人家敢挟天子令诸侯,在乱世中之一个搞起“资源整合”。他的核心技能是危机中抓机会,官渡之战2万人干掉10万大军,堪比现在用初创公司掀翻行业巨头。
  • 孙权的富二代守业:接手哥哥留下的江东集团,既不像刘备白手起家,也不像曹操家大业大。他的绝招是找对职业经理人,周瑜、鲁肃、陆逊轮番上阵,这不就是现代企业找CEO的空降战术嘛。
  • 三国智慧怎么用到现代生活里?

    举个最实际的例子——跳槽。吕布为什么被称为“三姓家奴”?因为他每次跳槽都把前老板往死里坑。反观赵云,长坂坡杀个七进七出也要保住刘备的儿子,这种忠诚度直接让他成了蜀汉集团的“终身荣誉员工”。不是说不能换工作,但职场口碑比多拿两千块工资重要多了

    再比如处理人际关系。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找鲁肃帮忙,明明是要坑东吴的物资,却能让对方心甘情愿配合。这里藏着个小心机——求人办事要给对方留足面子。就像现在你想找同事帮忙改PPT,如果说“你这排版太丑了我教你”,人家肯定翻白眼;但要是说“你这配色特别专业能不能指导下”,效果绝对不一样。

    自问自答环节:这些坑你别踩

    Q:我看三国人物动不动就屠城杀降,这也算正能量?

    A:好问题!这正是很多人误解的地方。咱们要学的不是具体手段,而是背后的思维模式。就像现在看《甄嬛传》不会真学给对手下毒,但能学会怎么察言观色。重点在于理解乱世中的生存逻辑,比如曹操的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放现在可能就是利用行业标准制定话语权。

    Q:都说要学关羽的忠义,但他最后不是败走麦城了吗?

    A:这就是典型的“不要照搬套路”。关羽的忠义值得学,但他的傲慢要警惕。守着荆州这么重要的地盘,居然同时得罪东吴和曹魏,典型的“把平台当本事”。所以能力再强也得搞好团队合作,别学关二爷单刀赴会——除非你确定自己能1V100还全身而退。

    Q:三国里谋士那么重要,普通人没诸葛亮智商怎么办?

    A:告诉你个秘密——郭嘉、荀彧这些顶级谋士也不是天生开挂。郭嘉给曹操的十胜十败论,本质上就是SWOT分析法的古代版;诸葛亮借东风看起来神乎其神,其实是提前看天气预报(误)。重点在于培养系统性思维,现在不会做PPT没关系,但至少要懂怎么用思维导图捋清问题。

    小编观点

    其实看三国根本不用正襟危坐,你就当在看一部古代版《权力的游戏》。刘备创业前期到处吃败仗,37岁还在编草鞋;曹操年轻时是个纨绔子弟,被评价“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”;孙权18岁接手家业时,底下老员工都觉得这小屁孩镇不住场子…你看,谁还不是从菜鸟阶段过来的?下次再听到“既生瑜何生亮”这种台词,别光觉得悲壮,想想怎么把同辈压力变成前进动力——毕竟连周瑜都被气死过,咱们偶尔焦虑下也不算丢人嘛。